文章標題: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生命的禮物

轉載作者:普曼 轉載自 心光網 - http://www.lightweb.com.tw

文章網址:http://www.lightweb.com.tw/articles1/94/1153.html

  

如果妳發現自己會懷疑一切是否足夠,渴望得到更多,那妳絕對不孤單。這些年來,我共事過的數百位女性,其中不乏事業飛黃騰達的女強人,這些人都對我談過她們「其他的夢想」。這意味著她們心中最深的欲望尚未實現。

 

如果說在等待期間能學到什麼保持心情快活的重點的話,那一定是這個:儘管我們有時候並不了解或無法察覺,但是每個人生命中的某處角落,都有等著被發現的天賦。而這些生命的禮讚往往近在眼前。

 

里歐‧葛騰桑格(Leo Gerstenzang)看到太太用牙籤與棉花替他們的新生兒清耳朵的時候,想到棉花棒的點子。奧特‧迪芬巴赫(Ott Diffenbach)把香煙包裝紙扭曲捲成條狀,最後發明了吸管。查爾斯‧史垂特(Charles Strite)因為工廠的餐廳老是烤焦土司,自行發明了烤麵包機。史賓賽‧席佛(Spencer Silver)在研究持久粘性強的黏著劑時,發明了用於便利貼上的暫時性黏著劑。這種天賦有時候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。如果積極尋找,我相信我們可以發現更多才能。

如果把奮鬥的過程與渴望視為準備途徑,而不是承擔的苦難,就可以在不太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創造出希望、耐心與靈感。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維克多‧法蘭克(Viktor Frankl)筆下有最貼切的詮釋:「想要綻放光芒,必須承受灼燒之痛。」

我們對目前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時,心境就會開闊,能夠感受與體驗生命中五花八門的挑戰,在所有的機會看似渺茫的時候發現希望。

感激這樣的過程,意味著,我們已經把焦點從尚未實現的夢想,轉移到身邊所有值得感恩的歷練。有時候,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,我會列出一長串值得歡喜的理由。比方說,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度、能夠接受教育、有一對結婚長達四十九年的雙親,身體與心理健康、深刻有意義的友誼、堅定的信念、值得一讀的好書,甚至具備閱讀的能力這類單純的理由,真的不勝枚舉。練習心存感激非常簡單,這是對抗不時浮現、令人低頭屈服的沮喪、自卑與無力感最強大的武器。

感激這樣的過程,也代表我們選擇享受這段時期,在工作上與私人生活中獨一無二的益處。身為單身女性,我有自行掌控金錢花費與投資的自由。我可以馬上決定休息一下,找個女性友人渡假去、上紐約最豪華的餐廳享受一番、三不五時就去看百老匯歌劇,不需要任何人允許就可以進行任何規劃。我不必回家下廚給家人吃,有時候我還得停下來,刻意想像為家人在晚餐時倒一碗玉米片、把烤過的馬鈴薯丟進微波爐加熱,或者全家一致通過我的選擇,點外送食物來吃的那種單純樂趣。

在我們對未竟之願望與夢想感到灰心、失望或不耐的時候,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提醒。想保持快樂,就要從「心」做起。我發現如果想這麼做,一定要不斷選擇特定的思考方式,並避免陷入其他思考模式。我把這稱為「活力加分」與「活力扣分」之間無止境的戰爭。同樣的道理可以套用於生活的許多層面。

就「活力加分」與「活力扣分」這兩個主題來看,思考一下妳的想法、妳認識的人、妳吃的食物、妳說出口的話。它們是活力加分還是活力扣分?以下提供一些例子:

 活力加分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力扣分

 培養關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選擇孤立

 保持活力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無精打采

 吃健康的食物          吃垃圾食物

 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   怨天尤人

 鼓勵他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道人是非

 

 

在艱苦等待期間,做出活力加分的選擇顯得格外重要。我最終減掉大學時代增加的那二十磅體重的方法,靠的不是節食,而是在飲食中加入可以幫活力加分的食物,逐漸降低對那些會增加體重的食物的飢餓感。

 

我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吃五種「有活力的」食物,而不是完全拒絕所有脂肪類或高熱量食物。這表示在飲食計畫中加入堅果、優格、水果與蔬菜,以及種子這類「活的」食品。隨著每日五種「有活力」食物計畫的進行,我的體重開始下降。最後,我重新訓練自己的味覺,偏好可以為活力加分的食物,至今我仍然力行這種飲食模式。

多數人傾向選擇活力扣分的選項。人類的某些天性似乎會引導我們遠離最有利的事物。身為遠大目標論者以及個人生活唯一的舵手,我們不能寄望自己要的結果會歪打正著。我們必須仔細檢視我們的選擇,了解它們對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,然後做出可以為活力加分的決定。

發現自己很難放棄某些事物的時候,我會專注尋求添加某些可以替活力加分的東西。例如吃早餐的時候,我不必先排除丹麥乳酪麵包,只要先吃一根香蕉或來一小碗高纖玉米片。這些替活力加分的食物給我的飽足感,幾乎都能讓我成功抗拒丹麥乳酪麵包的誘惑。

單身時參加許多婚前慶祝派對與迎接新生兒派對的時候,我都得告訴自己不要自怨自艾,或者覺得受到排擠。這不見得每次都辦得到,而且需要嚴格的思想訓練。我會選擇把朋友的祝福當成自己生活希望的好兆頭,堅信她們的喜事也會發生在我身上,而不是為自己舉辦一場顧影自憐的派對。

我越常決定這麼做,思緒也就越能釋懷,所以參加這種派對這麼多年下來,我越來越能樂在其中,苦澀的感覺漸漸淡化。我可以參加派對,甚至還能舉辦派對,沉浸於他人的歡樂當中,不再絕望與痛苦。

如果被忽視、被冷落、被遺忘的感覺再度浮現,只要選擇相信有個更遠大計畫正在醞釀中就對了。總而言之,真的就是一個選擇──選擇相信,放棄懷疑;選擇希望,放棄絕望;選擇在等待似乎超出忍受程度時繼續耐心等待的決定。

面對這些時刻(次數多到難以細數),我選擇相信。這麼做是因為,在生命抵達終點之際,即使夢想沒有實現,我寧可當一個懷抱希望的女人,而不是因為認定夢想太困難、太可怕,於是假裝自滿、不在乎的女人。我的信心建立在一個更大、更強、更宏偉、目前正在進行中,而且終究會出現偉大成果的計畫。所以我選擇相信。

越是執行這種有效的思維型態,就越容易習慣這樣的模式,因而在多數時候保持歡喜的心態。

 

我認識的女性朋友中,有一位似乎把這種觀念執行得非常成功。她是時裝品牌麗詩卡邦(Liz Claiborne)的前任總裁兼銷售執行長、現任Gap服飾成人部門總裁丹妮絲‧強斯頓(Denise Johnston)。目前單身、住在紐約的強斯頓過著充實而成功的生活。最近與她對談,強斯頓提到一些看法,我認為是她成功建立一個令人滿意、多采多姿生活的關鍵。

 

我做過的每一份工作中,讓我最喜愛的一項要素就是人,從大學時代起就是如此,延伸到我的每一項職業。遭遇艱困或欣喜的時候,家人與朋友的愛顯得最為重要。雖然我熱愛工作,但那並非最重要的愛。工作帶來的是多年共事情誼的愛。

這個部分,我非常、非常努力在身體力行。我每年一定都會抽空飛兩、三趟義大利,與我的女性友人敘敘舊。或者造訪我在明尼亞波利斯最好的朋友,我們會一起去滑雪,或者她來我在長島的家走走。我會與一個住在加州的朋友一起到法國南部去旅行,或者我到她家與她的家人共度長週末。我把旅行當成為了工作而進行的活動,然後藉此和朋友相聚,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閒時間,為自己的精神充電。

 2010020310440025.jpg

本文作者/琳妮.路易絲

摘自<女人要享受工作,不要認命工作>

春光出版社發行

轉載聲明:本文轉載遵守 http://www.lightweb.com.tw/cc.html 之規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賴新雅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